Русский язык
首页 > 滚动新闻
常旭红公使出席“苏联对新中国成立的贡献暨俄中建交75周年”会议
2024-02-26 14:12

2月22日,驻俄罗斯使馆常旭红公使出席俄中友协举办的“苏联对新中国成立的贡献暨俄中建交75周年”会议。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俄中友协主席梅利尼科夫,工贸部副部长格鲁兹杰夫,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杰尼索夫,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周立群以及俄社会各界代表100余人参加。

常公使表示,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苏联是对中国影响最大、最深的国家之一。苏联党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革命、建设伟大事业提供了宝贵支持和真诚帮助。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为苦苦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苏联数千名军事顾问和志愿飞行员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苏联政府援建的156个项目和2万多名专家帮助新中国打下了最初的工业基础。

建交75年来,中俄关系历经风雨、不断走向成熟。两国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树立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推动两国关系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两国世代友好更加深入人心,两国同步发展振兴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中俄两国成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传统友谊和各领域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为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梅利尼科夫表示,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间,苏中两国革命者携手合作、并肩战斗。苏联向中国派出大量军事顾问和志愿飞行员,与中国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宣布与中国建交,成为中国第一个建交国。随后,苏联政府全力支援中国的建设事业。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顺利落地,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上世纪五十年代,约1万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大批优秀苏联文艺作品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当前,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俄中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地方等各层级交往日益密切,经贸、能源、科技、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成果斐然。今年双方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共庆建交75周年和“俄中文化年”。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俄中关系将取得新突破、创造新辉煌。

格鲁兹杰夫、杰尼索夫、周立群等嘉宾纷纷表示,苏中共同奋斗史是两国的宝贵财富,支撑俄中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当前,俄中两国是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推进,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密切协作,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今年,我们将以建交75周年为契机,继续秉持守望相助、世代友好的精神,携手谱写俄中关系新篇章。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俄百年老报——《劳动报》作为成员单位加入俄中友协的入会仪式。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